9月底,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包茂高速公路曲江至太乙宫段改扩建工程(以下简称曲太项目)将建成通车。9月10日,笔者参加由陕西交控集团主办、陕西交控建设管理公司承办的2024媒体进项目主题采访活动,走进已进入收尾阶段的曲太项目,近距离感受曲太项目的风采。该项目是国家、陕西省“十四五”规划重点建设项目,2022年12月开工建设,起点位于曲江枢纽立交,终点位于太乙宫立交,沿既有包茂高速两侧加宽形式进行改扩建。路线全长18.531公里,设互通式立交4处、匝道收费站3处、监控分中心和养护工区各一处,按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,新增占地1061亩,项目总投资概算26.32亿元。 其中,曲江枢纽立交至王莽枢纽互通段为双向八车道,设计速度每小时100公里。王莽枢纽互通至太乙宫立交为双向六车道,设计速度每小时80公里。项目建成通车后,将对缓解西安市南部地区的交通拥堵,大幅提升陕西省南北交通的运输服务水平,保证国家公路的大通道便捷通畅具有重要作用。克难而进西曲改扩建管理处副处长钱华信介绍说,由于包茂高速车流量大,节假日高峰期拥堵严重,交通保畅要求非常高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,遵循“远端诱导分流、节点强制分流、路段动态转换”原则,按照“先左幅、后右幅”的思路,听取路政、交警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,制定科学、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,先后进行了3次整体交通转换,多次局部转换,既要尽量降低对车辆通行的影响,还要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。加之,项目地处城区,市政管线密集;涉及文物遗址多,发掘量大周期长,环境协调因素多。省、市出台多项环境保护法规和细则,特别是臭氧污染防治、重污染天气施工管控,给项目推进带来严峻挑战。依据项目特点和难点,管理处编制《项目总体策划书》,以三次交通导改为主线,制定项目总体计划,持续开展大干活动,全体参建人员坚定目标、奋勇攻坚,保证了项目建设按期完成。一是以“三次交通转换”为主线,倒排工期,制定总体及年度计划,将任务分解安排到月、到周,建立日报表、日碰头会制度。实行“周例会、旬通报、月考核”,跟踪计划落实,确保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。二是持续开展劳动竞赛活动,项目建设全周期大干,2023年管理处被省交通运输工会授予劳动竞赛“优胜集体”。三是关键工程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挂帅,逐项进行“攻关”,强化现场协调;针对地基处理、箱梁预制、桥梁拆除、台背回填等重要工程开展专项考核,确保各工序顺利衔接。四是采用联合办公模式,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参与,推行“三个一小时”工作制,及时确定设计方案;加快设计变更审核批复,加强计量支付环节控制,保证资金快速周转。虽然路线全长只有18.531公里,但项目用地涉及西安市曲江新区、航天基地、长安区、5个街办和28个行政村,征用项目建设用地1061亩,拆迁房屋45户,迁改各类电力杆线15处、通讯杆线22处、天然气管道2处、国防光缆4处,迁移坟墓1680座,文物发掘墓葬2487座,发掘面积228293平方米……面对种种困难,管理处积极主动对接西安市及区县政府,梳理问题清单,实行挂图作战;征迁人员充分发扬“四千精神”,常驻征迁现场,积极协调沿线各政府部门,同时咬住产权单位,完成了高压线路、电力杆线、天然气管道、自来水管、通讯杆线及军用光缆迁改;以周报的形式向上级单位反映征迁工作的进展和存在问题,并多次邀请市县各级领导亲临工地,解决征迁工作中的难点问题;积极与考古部门沟通,加大人员力量投入,突破了制约建设的瓶颈。环保之路项目发挥总承包优势,打造EPC示范项目,设计施工深度融合,设计变更大幅降低;规模化生产、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各专业有效衔接,进一步缩短建设周期;推行优秀工艺工法,全线质量标准统一,提升项目品质。在建设中优化设计,通过对防护形式、通道拼宽、立交环岛地形整理等方案进行优化,节约投资5000余万元。同时废料利用,对旧护栏板利用率达到85%以上,旧路拆除的圬工材料全部用于湿软地基处理和防排水设施,并将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,以减少对石料、水泥的需求。采用空心板梁抗剪加固技术,该技术对空心板梁局部灌注高粘结、高强度专用灌浆材料,增大板梁截面、提高板梁刚度和承载能力,且施工过程简单、成本低,可避免交通中断对道路通行的干扰;采用梁式桥斜拉体系改造技术,该技术通过新增台前斜拉主塔、安设斜拉索等施工工艺,将连续梁体系转换为斜拉索支承体系。实现了天桥不拆即改,保证周边居民正常出行。项目坚持“质量为本、安全为先,源头防范、系统治理,严守底线、推动创新”原则,狠抓施工过程质量管理,全周期落实“平安百年品质工程”建设理念。制定下发《工程质量管理办法》和《桩基施工作业指导书》等13项制度办法和7项作业指导书。推行工班组长安全质量责任制。对钢材、水泥等大宗材料统一集中采购,实行盲样外委送检制和原材料巡查抽检制。路面碎石、交安护栏等专人驻场。水泥土填筑等20个分项工程实行首件认可。印发“口袋手册”,召开小型预制件、台背回填等现场观摩会10次,全线推广好的工法。夯实监理管理责任,强化试验检测管理,严格中间工序验收,成立巡检组不间断巡查重点部位、薄弱环节。搭建了BIM+GIS智能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,对工程质量、安全、费用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管控。研究施工方案和工艺,总结推广“三快一密实”的水泥改良土施工工艺。路面、水稳摊铺采用高精度3D GPS摊铺控制系统,旧路采用精铣刨处理,钢箱梁采用步履式顶推设备,配合集成主动式中轴线监控系统,桥涵拼接实行一桥、一策、一图、一表,确保计算准确、标高拟合精准,以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促进工程品质持续提升。严格落实大气污染治理,印发大气防治管理和绿色施工等制度办法,成立专班,明确职责,在“两区三场”、路基填筑、桥梁拆除等各个施工环节,落实“六个百分百”和“七个到位”,环保投入1900万元。同时,项目与市政绿化相融合,打造绿色旅游大道。特邀多名绿化专家优化设计方案,沿线一区一景、三季有花、四季常绿,绿化工程与周围城市环境协调统一。 文 / 安立广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