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期间,老公与儿子坚决要购入一对亲子款的山地自行车,一个声称为了燃烧脂肪、减肥塑形,另一个则满怀期待地说能助力身体成长。我望着家中角落里堆积的足球、篮球、踏步机、仰卧起坐器等几乎被灰尘覆盖的运动器材,不禁提出抗议。然而,父子俩轮番上阵,列举了一系列骑自行车的益处,尽管这些理由听起来颇为平常,但最终打动我的,是他们描述的那种迎风而行、自由驰骋的骑行体验。那份青春的自由与肆意,我深有体会。在这个汽车普及的时代,自行车已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。远途驾车,近道则依赖电动车,我已十几年未曾亲自骑行。偶尔瞥见路边停靠的共享单车,也只是将其与公交、地铁一同视为绿色出行的工具,未曾多想。我的自行车记忆始于那辆家中的“二八大杠”,至于品牌,已模糊难辨,只记得它那高大闪亮的车架与钢梁,与我瘦小的身躯极不相称。小升初的暑假,我正是靠着这辆“巨无霸”,学会了单脚滑行、套腿蹬骑,直至能够稳稳地坐在车座上,穿梭于柏油马路,迎接新学期的到来。初二时,我接手了表姐的二手“大脚车”,那是一种轮胎粗犷、无横梁、趴着骑行的“山寨版”山地车,它满足了我青春期对“酷”的所有幻想。到了高一,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“宝马”——一辆全新的飞鸽牌女式26自行车,黑红相间的车身,结实耐用,它不仅是我上下学的交通工具,更承载着父母对我高中生活的期许与梦想。用力蹬着脚踏板的日子虽一去不复返,但自行车的身影清晰不失美好。初中三年,高中三年,自行车陪伴我的青春六年。六年的骑行练就了我娴熟的车技,十六七岁的身板可以驮动妈妈;六年的骑行因为一天三个来回、二十几公里的路程落下了半夜小腿抽筋的毛病,奶奶说准是自行车蹬多了;六年的骑行让我熟知路上所有的坑坑洼洼,甚至在没有路灯的夜晚也能驾轻就熟,下了晚自习借着月光,哼着歌一路“丝滑”到家。六年,我经历了中考、高考、深厚的友谊、懵懂的情感、奶奶的离世和大大小小的自行车“故障”:车胎被扎、车子被偷、下雨天淋湿、冬天滑到、被摩托车擦伤……数不清的插曲将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的学生时代串联:在烈日的暴晒中骑行奔赴会考考场,在冰冻的数九天抹黑上晚自习,在被对面的摩托车撞到后挣扎爬起,在逆风前行的寒冬里无所畏惧。我一遍遍领略路边四季变幻的风景,欣赏越来越平整宽阔的乡村中线,观察搭载不同交通工具的行色匆忙的路人,还有每天必经的跨县地界、渭水渠、早餐摊和大同小异、颜色鲜艳的自行车大队,我青春的状态永远“在路上”,我享受这种状态,如同热爱我的青春。车轮碾过的路面,既有阳光的温暖,也有雨雪的泥泞;有欢笑的相伴,也有落寞的独行。那段充满激情与理想、迷茫与挫折的岁月,因为有了自行车的陪伴而变得更加洒脱无羁、青葱明媚,成为我心中永恒的怀念。 (作者供职于绥定分公司)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