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00期 第2299期 本期开刊时间: 2024-10-11 星期五
今天是: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
第四版 < 上一版   
重 阳 节 食 俗
新闻作者:文 / 朱文杰

 
农历九月初九,是中国传承千年的古老节日重阳节。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登高、赏菊、插茱萸、吃糕、喝菊花酒等。吃糕、喝菊花酒则为重阳节之最重要食俗。
首先是与登高相联系的吃糕,糕也称重阳糕,因高与糕谐音,就有步步登高的吉祥寓意。吃糕作为重阳节食品,其实应始于庆祝秋粮丰收、喜尝新粮时,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之食俗。在北方,吃重阳糕之风最为兴盛。
汉代刘歆《西京杂记》记载: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,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,嫁给陕西扶风人段儒,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,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以辟邪延寿。食蓬饵之俗,即最初的吃重阳糕。饵,即古代之糕。《周礼》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。汉代又记有黍糕,想来大概类似于蓬饵,可能与今天的糕已相差不远。
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以及“糙花糕”“细花糕”“金钱花糕”等,比较宽泛,没有严格定法,一般松软糕类,重阳节食用,都可称重阳糕。
重阳糕,一般是圆形或椭圆形,由底向上共三至五层,乃至九层,逐渐升高,像座宝塔,每层周围都涂着花朵,糕顶更是百花盛开,争奇斗艳。因之也叫做“花糕”。
讲究的重阳糕,顶上还会捏两只小羊,以符合重阳(羊)之义;或捏成小鹿,名“鹿糕”,寓意家中有人能升官加禄;或做成大象,名“万象糕”,则寓意万象更新,家族兴旺,一年更比一年高。有的还在糕上插一小红纸旗,并点蜡烛灯,这应该是用“点灯”与“吃糕”代替“登高”,用小红旗代替茱萸。
“花糕”一般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,中间夹上红枣、青果、核桃仁之类的干果;细花糕有二三层不等,层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,如苹果脯、桃脯、杏脯、乌枣之类;夹上枣、栗诸果,或以黄米、江米、白面分上下层蒸成,似“上金”“下银”的福贵花糕。
重阳节送花糕,陕西也时兴送花馍。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,西安市长安区韦曲的老街上,就随处可见卖花馍的摊位。在重阳节期间,长安讲究晚辈要送给长辈花馍,寓意节节高、祝福老人高寿。
花馍也叫“面花”“礼馍”“窝窝花”,属于民间面塑艺术。我二十年前重阳节时,曾跟着陕西电视台去华县拍面花,并写了《三秦面花写真》一文,近距离地欣赏了一种叫“高馍盘”巨型圆柱体花馍,这就是重阳节专意为老人祝寿制作的。高有一米多的九层之“高馍盘”,给人一种震撼地冲击力。黄陵县的花馍就被列入国家级的非遗项目,堪称陕西一绝。
吃重阳糕的食俗与赏菊风俗也有关系,据说重阳糕最初是用菊花为原料制成,故最早称“菊花糕”“菊糕”,别称“狮蛮糕”。屈原《离骚》中有 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的话,其中“餐秋菊”也指食菊花瓣做的“菊花糕”,而陕西西乡县就有重阳节亲友互相以菊花、菊糕相馈赠之风俗。
“餐秋菊”还引出重阳节要饮菊花酒。九九与“久久”,与“酒”都为谐音,因此九九喝菊花酒,才顺理成章。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把重阳节称为菊花节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,节日举办菊花大会,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,热闹非凡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赏菊、饮酒、赋诗已成时尚。在汉族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菊花酒,又被称为“吉祥酒”,可祛灾祈福,所以在古代菊花酒是重阳必饮之佳酿。
唐朝时,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重阳节又称“茱萸节”。茱萸能入药,可制酒养身祛病,加之茱萸香味浓郁,有驱虫去湿、逐风邪的作用,还能消积食、治寒热。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“辟邪翁”。王维在蓝田写的诗中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茱萸,其实叫山茱萸,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里面,除了竹里馆、辛夷坞、文杏馆以外,还有茱萸沜。蓝田产山茱萸,杜甫《九日蓝田崔氏庄》诗中也有“醉把茱萸仔细看”。
陕西佛坪的沙窝村被誉为中国山茱萸之乡。笔者2018年去沙窝采风,写了《沙窝变金窝》一文,就重点介绍了这里漫山遍野红格艳艳的山茱萸。那年重阳节我还从沙窝村网购了几十斤晾干的鲜山茱萸,赠送亲友泡酒喝。
重阳之日正逢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,陕北民歌有:“九月里,九重阳,收呀么收秋忙。谷子呀,那个糜子呀,上呀么上了场。”可能因为白天要一整天忙着劳作,收割呀打场呀,歇不下来,所以陕北人过重阳选在“月上树梢头”的傍晚开始,陕北人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,民歌有唱:“荞面圪坨羊腥汤,死死活活相跟上。”“羊”对应“阳”,吃羊肉、喝羊腥汤对应“重阳”,自然成为重阳节日食俗之一。
陕北吴堡、横山一带则有蒸枣糕馈赠亲友的习俗。以软米、红枣制作,不用油炸。这个季节,谷物收割,红枣上棚,故人们多食之,以贺丰收。谚语云:“九月九,家家有。”
在渭南潼关,“羊肉泡黄馍”则是重阳节里一道少不了的老味道。重阳节吃羊肉泡黄馍,代表了“重阳”的意思,而“黄馍”的“黄”字则有“黄昏”之意,既体现了潼关过重阳的特色,也特别适合老年人的牙口。
重阳节还有大型饮宴活动,这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云:“九月九日,四民并籍野饮宴。”隋杜公瞻注云:“九月九日宴会,未知起于何代,然自驻至宋未改。”求长寿及饮宴,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。
《西京杂记》有: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云令人长寿。”大约从此时起,重阳节也有了求寿之俗。如今,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开展的敬老活动中,除了给老人品一块重阳糕,还要给老人敬一碗长寿面,作为生日享用的长寿面,也渐渐变成了重阳节的食俗。据说这时的寿面,长度会增加到三尺以上,还要凑成双数,摆放寿面时,要将寿面装成一圈圈的面束,盘成高高的九层之塔形,并在塔顶插上一个大寿字,外面再罩以红绿缕纸拉花,祝福老人福星高照,寿运绵长。2017年端履门社区在中柳巷开展 “九九重阳节,浓浓敬老情”活动,组织方就购买了80余斤面条邀请辖区300余位老人吃长寿面。
随着节日的演变,重阳节的食俗,在发展中变化得越来越丰富,我们应该特别重视,更应认识到,这些各具特色的食俗,其实才真正是节日传承的基础和支柱。
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