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:“行驶在汉中市的公路上,满眼都是绿,四季都有花,犹如画中行走,令人陶醉……”此话一点儿也不假,好几年没有去过汉中了,这次随团采风,每天行程三、四百公里,马不停蹄,一路奔波,丝毫不觉疲惫。呼吸着高密度负氧离子的空气,目睹着路边的美丽景观和建筑,遥想着发生在这里的历史典故,陶醉其中,迷恋其中。怪不得路边的巨幅标语“最美公路”“最美山水画卷”,被当地人改写成“醉美公路”“醉美山水画卷”。一个“醉”字画龙点睛,道出了游人“醉在其中”的感觉。道路功能的嬗变公路的基本功能原本定位就是通行。随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其功能定位也随之有了相应的变化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,汉中市的国省干线和地方公路由单一的通行线迅速向“通景线、风情线、民生线、旅游线、振兴线”嬗变。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,也许对这种悄然的变化并不在意,而久别汉中的人突然归来一定会由衷地发出声声赞叹!“交旅融合 路地共建”是一路上听到最多的名词。顾名思义,即交通和旅游相结合,公路系统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。在西乡县,我们来到了公路段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交旅融合示范点——堰口镇三合村。该村是以种植茶叶为主要产业,拥有茶园5500亩。连片的绿色茶园,遍布山山卯卯,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。到了采茶季节,姑娘们身穿艳丽的服装,头戴草帽,肩挎背篓,游走于茶园之中,更呈现出一道道靓丽的景致。该村原有一条隶属于210国道的200多米的村道,改线后弃用了。公路段便投入20多万元资金,将此路面重新铺设,加固了排水沟,划上彩色标线,成了一条高标准的村道。镇上和村里积极配合,鼓励村民沿路开设门面,卖茶叶、卖特产、卖小吃,形成商旅一条街。沿着村道可以上山采茶,也可以直达山上的观景台,休闲娱乐、喝咖啡、吃烧烤,更可极目远望观瞻美景。路地共建,农民得到了实惠,公路也得到了有效的养护。村民们把公路看成是自己的“家当”,自觉清水沟、扫马路、补坑槽,路面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的状态。汉中的干线道路多临崖、临水,易发生塌方、水毁,险情发生后,过去都是公路段一家排除险情,去年和今年两次道路水毁,县里和镇上都主动积极配合,动员公安、城建、水利部门以及周边村镇群众共同抢险救灾,形成了“路地共建,共同发展”的大好局面。道班功能的拓展红石梁道班,建立在210国道边,原有的养路护路功能不变,名称却改成了“红石梁驿站”。叫驿站,便要增加相应的服务功能。在这里,我们看到的多是为游客服务的设施,四个房车位,错落排列,供水供电设施齐全,据说它填补了全省干线公路自驾游汽车营地建设的空白。五个帐篷露营水泥台,方方正正地设立于草坪之中。独具匠心将山泉水引至驿站中心位置,错落有致摆放的河卵石,形成628平方米和谐自然、水清石美的景观区域。一辆上世纪70年代的解放牌厢式卡车,异常显眼地停放在驿站,道班工人将其改造成一个茶屋,内有公路人开山筑路,涉水架桥的历史照片和公路变迁老照片15幅,展现了公路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,供游人休闲观赏,拍照留念。职工宿舍旁的共享菜园,多种蔬菜郁郁葱葱。还有一条因改道而废弃的公路,经铺油养护,直通山顶,供游客登山观景。漫步在休闲驿站,新沥青路面与步行道、石拱桥环绕迂回,桂花、银杏、红枫、柳树等树种点缀在绿化草坪之中。自驾游爱好者拥有了集吃、住、游、休闲、观光、娱乐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。停车区变红色文化公园“巴山魂”红色文化公路主题公园,地处南郑区红庙镇牛头山,是汉中市境内唯一一处红色文化和公路文化有机融合的主题公园。该园前身为“石人山停车区”,由南郑公路段和红庙镇共同建成,面积2410平方米,为来往车辆行人提供了贴心服务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这里是巴山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,和国民党军队有过大小26次惨烈的战斗。南郑公路段建成“巴山魂”石人山红色文化主题公园,实地宣传弘扬红色传统,显著提升了公路服务品质。这里凉亭、长廊、浮雕依山而建;树竹、草地、花卉因地而植,构思缜密,布局精巧,既显各自特色,又呈整体美感。彰显了“以人为本,以车为本,服务人民,奉献社会”的行业理念。古老的银杏树大巴车行驶中,路边一条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:“中国——最美乡村公路欢迎您”,我们意识到进入留坝县地界了。秦岭深处的留坝简直美成了一幅画,路边的房舍墙壁上绘有鲜艳明快的彩色图案。深秋季节,漫山遍野色彩斑斓,从深深浅浅的红色、绿色,到黄色,这样的美极富层次,把留坝变成了一个色彩绚丽的童话王国。在留坝的玉皇镇,有一颗古老的银杏树,枝繁叶茂,直径五六米,遮阴面积60多平方米,传说是周文王亲手所栽,树龄4000年。据考证在全国古银杏树中位列第三,西北地区排名第一,上面挂满了人们祈愿的红飘带,吸引着八方游客,成了著名的旅游打卡地。树的东北方向80米处,一条高速公路桥梁悬空而过。当年修这条(宝-巴)公路时,桥梁设计方案是从这颗银杏树位置通过,这样可以节省近百万的施工费用,但施工时肯定要将树砍伐或者移栽。专家论证认为,千年古树移栽成活率几乎为零,即使不砍伐不移栽,银杏树在桥梁下也无法存活。时任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的曹森同志得知此情况后,亲临现场查看,组织专家论证后果断决策:桥梁向北平移80米。最终保住了这颗当地人奉为神灵的千年古树。当地群众至今说起这件事还津津乐道,赞口不绝。树下有几个农民正在捡拾落地的银杏果,树旁有一个妇女摆摊卖银杏果,我问多少钱一斤?妇女指着一个塑料袋说,这一袋20元,我掂了掂,估摸有四五斤,正想放下离去,妇女见我犹豫,连忙说:“四千年树上的银杏果,大补哩!”我果断提起袋子,扫码付了20元。高品位的道班宿大巴车在一个悬挂着“道班宿”牌子的地方停了下来,公路段的同志介绍说,这里原来是玉皇道班,由于占地面积较大,四面临山,风景优美,为了适应交旅融合的要求,他们将道班腾了出来,改为道班客栈,由政府建设管理,接待来往游客。玉皇道班的原有职工则被分流到其他到道班。客栈里有客房12间,档次相当于城里的四星级宾馆,收费标准按房间大小和季节变化灵活调整。院内种植着四季花木,有烧烤园,咖啡屋,棋牌室等等。接待厅里悬挂有中国公路学会颁发的“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”奖牌。接待大厅的玻璃橱窗里,陈列有历年来公路职工获得的纪念奖章、证书,给“道班宿”增添了公路文化元素。道班宿不远处有两块壁立千仞的巨石,好似被神斧劈成的两半,道路从巨石中间穿过,当地人称作“石门”。据说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当年,韩信因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刘邦的重用而选择逃离。萧何得知后,立即策马追赶韩信,经过一番奔波,终于在石门追上了韩信,并成功劝说他返回,后为汉朝立下了丰功伟绩。汉中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,旅游资源非常丰富。有开怀一笑断送了周幽王大好河山的美女褒姒的故里,有被称为“世界第九大奇迹”的褒斜道,有被称为国之瑰宝的汉魏十三品,有曹操挥毫书写的“衮雪”二字溢芳后世。还有“拜将台”“张良庙”等旅游景点。如今,这一条条饱含建设者们独具匠心的美丽干线路、通村路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在汉中山区的沟沟坎坎,为每一个角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血液。交旅融合,路地共建,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汉中公路人将继续发力,为乡村振兴,路域经济发展贡献公路交通力量。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