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23期 第2322期 本期开刊时间: 2024-12-31 星期二
今天是: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

第四版 < 上一版   
王前恩老师带给我的触动
新闻作者:

  文 / 祁军平
这一年,在我心中,有一个人让我深受触动,那就是王前恩老师。他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农民,生活经历丰富,从养猪到商场保洁,无论做什么,他都对写作保持着一份执着和热爱。
我们早些年在小小说作家网认识,平时大多都是网上交流。大家都知道,搞文学不易出成果,是个苦差事,熬夜伤身体,还不挣钱。王前恩不管养猪,还是做保洁,每天都要挤时间写上千儿八百字。这些年,他省吃俭用,出了15本书。
11月份的一天,王前恩老师给我发来信息,说他出了新书,30多万字,是他这两年辛勤写作的成果。国内书号要四五万太贵,出不起,而且他的视力也不太好,写作变得更加艰难。过了会儿,他又发来一条语音,语气有点低落:“我昨天去市图书馆捐书,那馆员的脸色啊,我一看就知道是嫌弃咱这是香港书号。”
说实话,王前恩老师家里并不富裕,可他那股勤奋劲儿,宝鸡很多作者都比不上。从2018年到现在,他出了14本书,写了差不多290多万字。
常听人说,文学是傻子干的事儿。现在文学都边缘化了,不挣钱不说,还熬夜写东西到底为了啥?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。同事的丈夫,以前是个诗人。二十年前,我们同住在原公路段顶层的职工宿舍。那一年,他在家人的劝说下,放弃了热爱的诗歌,选择了仕途,把订阅的《星星诗刊》及几百本文学书籍一股脑卖给收破烂的,从下乡中学调到政府部门工作,从写诗歌改成写公文。现在人家都已当上人大主任,成为副县级领导。在大家眼里,他是个成功人士。可我们这些死脑筋、“神经病”,一辈子也没活出个啥名堂。
这几年,我认识的宝鸡作家荒原子、郭成方、吴正茂、李喜林等等,好多都为了文学熬夜写作,结果年纪轻轻就走了。吴正茂老师才46岁就没了,郭成方老师把写了七八年的长篇小说书稿,寄了好几家出版社,没一家愿意公费出版。他去世后,家里人把书稿和上千册藏书都卖给了废品收购站。我有时候就想,要是哪天我也突然蹬腿了,我这些年收藏的几百本书和我出版的书,会不会也被我媳妇卖给收破烂的?
人这一辈子,富贵都是天注定的,我们无法掌控。人活一辈子到底图个啥呢?在这个浮躁的社会,王前恩老师对文学的那份坚守,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富贵,而在于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和热爱。
(作者供职于宝鸡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)

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