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46期 第2345期 本期开刊时间: 2025-03-28 星期五
今天是: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

第三版 < 上一版    下一版 >
一个人活成千军万马的时代
新闻作者:

文 / 周 峰
当人工智能从科幻大片走进现实,我们将面临怎样一个未来?是科技革命之后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的良性竞争,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与风险共存中的动态平衡?
或许,这种复杂又深刻的问题,不该成为我杞人忧天的烦恼,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特定性和必然性。
AI,这个从上世纪50年代初步提出的概念,经过大脑模拟、符号处理、统计学、集成方法等诸多研究阶段,一步步走到今天,成为自然、社会、科学技术三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。其在语言处理、知识表现、智能搜索、推理规划、组合调度、逻辑设计、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实现了突破性的提升。
有人尝试,也有人担忧。冯远征说DeepSeek很好用,一部小说提炼成剧本提纲只要一分钟,接着再形成一个语言严谨又近乎完美的剧本也很便捷,然而却缺少了人的温度。麦家建议规范Ai写作,虽然90%写作者写不过Ai,但机器计算出的也只是被输入的已知数据,并不包含不可预见的未知。
我承认,我对AI有认知上的狭隘。在它频繁出现在公共领域和大众面前时,也以为它只不过是换脸变装美颜的网络工具。当蛇年春节过后,DeepSeek、元宝、豆包成为热门话题时,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。
目前,已经有不少部门或公司开始推广使用AI助手办公,通过AI技术提高效率,降低员工工作负荷,过去的敬业加班都已被用技术偷懒的人群替代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投机取巧,只是通过AI把低效内卷重复的劳动和有限的时间给合理优化了。
或许,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会失去用武之地,医学博士会被使用DeepSeek的病人质疑,不通乐理的人都能用软件生成歌曲,甚至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都能创作出让人惊艳的诗。你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获得以往穷极一生的知识积累。然而说到底,科技的有限就在于人怎么去利用它,而不是它来左右人。
面对这滚滚而来的AI浪潮,我们不妨跳出早已习惯了的生活模式,转变视角,尝试让它为我所用。在这“一个人都必须活成千军万马”的时代里,以自己特有的风格,有意识地去做机器承担不了的事。程序所能取代的,终究只是重复的事和过时的工作逻辑,而不是人类深度的思考和创新的想法。
 (作者供职于华阴管理段) 
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