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叶倩茹时间浪潮滚滚向前,技术发展日新月异。随着科技飞速进步,AI时代已悄然来临,人们逐渐与人工智能朝夕相处,未来这将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。对普通人而言,AI技术已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:智能语音助手、智能家居、无人驾驶快递车、DeepSeek……它们带来便利与微小确幸,也在科技进步中促进情感的升温与融合。科技向善,大数据时代的情感愈发鲜活。如今,AI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人性情感的领域。电影《流浪地球2》中,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试图用数字生命“复活”女儿丫丫;综艺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中,韩庚利用AI技术“复活”妻子卢靖姗逝去的父母,引发观众共鸣,令人潸然泪下。抖音平台上,许多博主用AI“复活”逝去的明星、历史人物或亲人,以生动鲜活的形象弥补遗憾,让“生命”得以延续。对我而言,当数字生命照进现实,熟悉的音容笑貌仿佛重现眼前,科技不仅寄托思念,更赋予温暖,让情感有了具象的载体,仿佛时间在此刻定格。然而,技术温情的背后暗藏争议。反对者认为,此举可能亵渎逝者、引发肖像权纠纷,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或编造虚假信息。模糊的边界亟需相关部门监管。AI技术的边界究竟在哪里?科技时代应让情感交融与信息透明并存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我们需理性拥抱AI技术,利用其行善,而非逾越边界。唯有以爱的温度把握理性的标尺,才能在创新中守住底线,让温暖与边界共存。 (作者供职于宝钛收费站)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