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何花婷如今,AI已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遥远想象,它正一步步融入我们的生活。不妨设想,在AI深度赋能的未来,我们的日常将如何改变。清晨,阳光透过窗户,新的一天开始。智能床垫内置的AI传感器已分析整晚的睡眠数据,不仅能评估睡眠质量,还可根据身体状态提供当天的饮食与运动建议。走进浴室,AI驱动的镜子检测皮肤状况,推荐护肤品和妆容风格。来到厨房,智能家电心领神会。前一晚通过手机APP设定早餐喜好,AI便能指挥厨具精准操作——煎蛋火候、面包烘烤程度恰到好处。餐后出门,智能家居自动关闭电器、调节安防状态,并依据天气提醒增减衣物或携带雨具。出行时,AI赋能的交通系统实时收集路况,优化信号灯与路线规划。自驾途中,自动驾驶功能通过AI学习应对复杂路况;若选公共交通,AI调度车辆高效运营,大幅缩减等待时间。职场上,AI辅助工具在文字写作中不仅能修正语法,还可依据主题与风格提供创意建议,提升效率。设计师利用AI算法快速生成设计初稿,激发灵感;科研人员借助AI分析海量数据,发现规律并预测趋势,加速研究进程。回到家中,智能电视通过AI推送符合观影偏好的节目;VR游戏在AI加持下,场景与角色更逼真,情节随玩家操作实时变化。疲惫时,AI将灯光调为暖色,播放舒缓音乐,营造放松氛围。医疗健康方面,可穿戴AI设备收集健康数据并传输至管理平台,AI深度分析后及时预警异常,实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尽管AI能力强大,但在心灵慰藉上仍有局限。遭遇挫折时,家人朋友的拥抱与鼓励无法被AI模拟;课堂上,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潜力,这种人性化教育是AI难以企及的。创造力领域,艺术家凭借生活感悟与激情创作震撼人心的作品;科学家依靠直觉与突破精神提出开创性理论。这些源于人类独特的思维与洞察力,是AI无法复制的。AI缺乏真实体验与道德意识,无法应对复杂伦理困境,更难以权衡人类长远利益。因此,我们需明确:AI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,但人类的情感、创造力与道德判断才是核心价值。唯有与AI协作,方能共筑更美好的未来。 (作者供职于高陵收费站)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