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姚铭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AI早已不再是科幻电影里遥不可及的概念,它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深度融入我的日常生活,从清晨到夜晚,悄然改变着我的生活轨迹。清晨,阳光还未透进窗户,智能音箱的AI语音便准时响起,播放舒缓音乐,将我从睡梦中唤醒。它不仅是闹钟,还能根据天气提醒增减衣物。洗漱后,我打开智能健康饮食APP,它依据身体指标和健身计划,推荐早餐搭配并计算卡路里。送孩子上学时,AI导航实时收集路况,规划最优路线。有一次,因前方事故拥堵,导航及时切换小路,避免了迟到。工作中,AI为收费站带来巨大变革。车辆驶入时,车牌识别系统瞬间捕捉信息,自动生成收费记录,全程零误差。对于绿通车辆,AI通过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,精准判断货物种类,快速筛查是否符合减免政策,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高效通行。遇到复杂收费情况,AI也能游刃有余。通过深度学习,它识别出ETC逃费、超时行驶等异常行为,并启动预警机制,列出证据辅助追缴,维护收费秩序。回家后,智能家居系统自动调节室温、灯光亮度和色温,营造舒适氛围。闲暇时,我用AI绘画工具输入画面描述,生成精美作品激发灵感;夜晚,AI推荐系统筛选我喜爱的影视内容,助我放松身心。然而,AI也带来困扰。信息定制化推送使我陷入“信息茧房”,过度依赖AI决策减少了自主探索的乐趣。数据隐私问题更让我担忧——个人信息是否会被泄露?AI是一把双刃剑,既带来高效与便利,也需警惕其负面影响。合理利用而非过度依赖,保持独立思考,关注数据安全,才能让AI真正服务于生活,而非主宰生活。 (作者供职于高陵收费站)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